
最近,有网友爆料,山东省邹平市一干部在微信群中通知村民,接到满意度调查电话后,立即接听并回答非常满意的,凭通话记录截图和通话录音,可以领取200元左右的奖品。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的愤怒和质疑,认为这是对民意调查的严重造假和对民众利益的无视。
据了解,此次满意度调查由山东省政府改革办发起,内容涉及各领域民生问题。调查按省—市—县层层落实,要求基层组织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开展2。但在调查进行一个月后,有关部门发现多个县市存在调查数据不实、人为打高分等问题。部分地区反映面临考核压力,调查人员不得不通过发放礼品等方式提高满意度。针对调查质量难保证的情况,省政府紧急下达停止调查的通知。
这一事件暴露出当前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首先,这是对民意的践踏。满意度调查本应是反映民众对政府工作和社会状况的真实感受和诉求的一种方式,是政府改进工作和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但如果通过花钱买好评等手段来操纵数据和结果,就会严重失真和扭曲民意,导致政府无法准确把握民众的需求和期待,也无法有效解决民众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这是对考核制度的嘲讽。考核制度本应是激励和约束政府部门和干部履行职责、提高效能、服务民众的一种机制,是促进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一种手段。但如果将考核简单化为数字游戏,以高分为唯一目标,不惜采取不正当甚至违法的手段来完成指标,就会导致考核失去其本质和意义,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
最后,这是对公信力的损害。公信力是政府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也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互信互助关系的基础。但如果通过弄虚作假等方式来欺骗民众和上级部门,就会严重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会降低民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在此次事件中涉及的相关责任人应该受到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道歉。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和机制,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回应民意的呼唤,提升民众的满意度。
